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发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有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瘫痪型等临床表现可通过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诊断疫苗接种是预防关键措施儿童是高发易感人群需规范接种。
一、定义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好发于儿童群体。
二、病因
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为脊髓灰质炎病毒,存在Ⅰ、Ⅱ、Ⅲ型,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即病毒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经口进入人体。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型:此型占感染者的大部分,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毒。
2.顿挫型: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经数日可自行缓解。
3.无瘫痪型:在顿挫型表现基础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颈背强直、克氏征阳性等,但无瘫痪表现。
4.瘫痪型:可分为脊髓型(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常见于下肢)、延髓型(影响呼吸、心血管等功能)、脑型(有烦躁、惊厥、昏迷等表现)、混合型(兼具上述多种类型表现)。
四、诊断
1.病毒分离:发病初期从患者鼻咽部、血液、粪便中分离出病毒可确诊。
2.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若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辅助诊断。
五、预防
1.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关键措施,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儿童应按免疫程序规范接种疫苗,以构建群体免疫屏障。对于儿童群体,需严格遵循疫苗接种时间表完成全程接种;特殊健康状况儿童接种前需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宜接种。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是脊髓灰质炎的高发易感人群,由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易受脊髓灰质炎病毒侵袭,通过规范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家长应重视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为儿童健康筑牢防护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