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处置需立即让冻伤者脱离低温环境并脱去潮湿束缚衣物,以38-42℃温水科学复温,皮肤未破损用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外用制剂,破损则用碘伏消毒后盖无菌纱布,全身通过增加衣物等保暖并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儿童处理要轻柔且关注反应,老年人需关注基础疾病状态以防并发症加重。
一、现场初步处置
1.脱离寒冷环境:立即让冻伤者迅速离开低温环境,转移至温暖室内,同时脱去潮湿、束缚血液循环的衣物等,避免持续受冻加重损伤。
2.科学复温:采用38~42℃温水浸泡冻伤部位,浸泡时长以冻伤部位转红、皮温回升为准,一般约15~30分钟,需注意不可用火烤或过热的水烫洗,以防造成二次损伤。
二、局部损伤处理
1.皮肤未破损情况:可使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作用的外用制剂(如冻疮膏等),轻柔涂抹冻伤部位并按摩至吸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2.皮肤破损情况:先用碘伏等消毒剂对创面进行消毒,之后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若破损较严重或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清创等处理。
三、全身综合管理
1.保暖维持:通过增加衣物、盖厚被等方式维持全身温暖,保障体温处于正常范围,有助于冻伤部位恢复。
2.营养补充: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如瘦肉、新鲜蔬果等,为冻伤修复提供营养支持。
四、特殊人群关怀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处理冻伤时动作需轻柔,复温过程中密切关注儿童反应,避免其因不适产生躁动。儿童冻伤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仍需及时规范处理,防止冻伤加重影响皮肤及肢体正常生长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冻伤恢复周期较长,且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处理时除遵循基本冻伤处理原则外,需尤其关注基础疾病状态,如合并糖尿病者,要密切观察局部创面情况,预防感染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