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型肺吸虫病的检查包括病原学、血液、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查痰液或粪便找肺吸虫卵;血液检查有血常规看嗜酸性粒细胞,免疫学的皮内试验和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有头颅CT和MRI查脑部病变,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原学检查
1.痰液检查:若患者痰液中可找到肺吸虫卵,则对脑型肺吸虫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因为肺吸虫成虫寄生于肺部时,虫卵可随痰液排出,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痰液收集方法略有不同,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正确收集痰液标本。
2.粪便检查:部分患者粪便中也可能查到肺吸虫卵,通过粪便涂片镜检等方法进行检查,不同年龄患者留取粪便标本的量和要求有差异,例如幼儿留取粪便标本时要注意避免污染。
二、血液检查
1.血常规:急性期患者血常规可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不同年龄人群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相对较高,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过敏或寄生虫感染相关的免疫反应。
2.免疫学检查
皮内试验:利用抗原注射到皮内,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肺吸虫,不同年龄患者皮内试验的操作和结果判断需考虑其皮肤特点等因素,儿童皮肤较薄,操作时要更加轻柔。
血清学检查: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可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若抗体阳性提示有肺吸虫感染,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清标本的采集和检测方法需遵循相应的标准化操作。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脑型肺吸虫病患者头颅CT可发现脑部病变,如囊肿、结节等异常影像,不同年龄患者头颅CT检查的辐射剂量需要适当调整,儿童对辐射更敏感,要严格掌握检查指征和辐射防护措施。
2.头颅MRI:MRI对脑部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脑内病变情况,对于早期脑型肺吸虫病的诊断价值较大,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时的配合度和注意事项不同,婴幼儿可能需要适当镇静以完成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