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时磨牙医学上称磨牙症,是睡眠障碍,涉及心理、咬合、全身等多因素,儿童与成人因不同情况受影响,长期磨牙有危害,治疗需依人群采取相应非药物或综合干预,严重需就医制定方案。
心理因素:
儿童:如果儿童学习压力大、情绪紧张,比如面临考试等情况,可能会在睡眠中出现磨牙。例如一些小学生,在即将面临重要考试时,夜间磨牙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
成人:成年人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像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人群,长期精神紧绷,夜间睡眠时也容易出现磨牙情况。
咬合因素:
儿童:乳牙替换过程中,牙齿咬合关系不协调,上下牙齿接触时存在干扰,会通过磨牙来调整咬合。比如乳牙过早缺失,导致相邻牙齿移位,恒牙萌出时咬合关系异常,就可能引发磨牙。
成人:长期的牙齿磨损、牙齿缺失、不良的假牙修复等,都会造成牙齿咬合关系紊乱,从而引起磨牙。例如有长期单侧咀嚼习惯的人,会导致双侧咬合不平衡,容易出现磨牙。
全身因素:
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可能会引起磨牙,如蛔虫感染等。儿童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食用了被虫卵污染的食物,肠道内的寄生虫活动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磨牙。
成人:内分泌紊乱也可能与磨牙有关,像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代谢加快,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磨牙。另外,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磨牙,比如抗抑郁药等。
其他因素:
儿童:睡眠姿势不当也可能引发磨牙,比如趴着睡等。
成人:过量饮用咖啡、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或者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诱发磨牙。
如果长期磨牙,可能会导致牙齿磨损、牙龈退缩、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对于磨牙症的治疗,儿童可以先尝试调整心理状态、纠正不良口腔习惯等非药物干预方法;成人则需要综合考虑心理、咬合、全身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相应处理,如缓解压力、调整咬合、治疗全身疾病等。如果磨牙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