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通过CT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可显示阑尾形态改变如增粗、扭曲粘连等及周围组织改变如脂肪渗出、淋巴结肿大等,但不能仅靠CT确诊,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反复发作右下腹隐痛等)、血常规等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一、CT对慢性阑尾炎的显示情况
1.阑尾形态改变
慢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可能会出现增粗,正常阑尾直径一般在0.5-0.7cm左右,当阑尾直径超过0.7cm时,需考虑有慢性炎症导致增粗的可能。同时,阑尾的边缘可能会变得模糊,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如正常时清晰。
部分患者的阑尾可能会出现扭曲、粘连等情况,CT可以显示出阑尾走行的异常改变。
2.周围组织改变
阑尾周围的脂肪组织可能会出现渗出、条索状影等,提示阑尾周围有慢性炎症反应。例如,在CT图像上可见阑尾周围脂肪密度增高,有浸润的表现。
有时还可能看到阑尾周围有小的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不过这并非慢性阑尾炎特异性的表现,但结合其他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
二、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综合考量
1.症状方面
慢性阑尾炎患者通常有反复发作的右下腹隐痛病史,疼痛程度一般较轻,可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需要更仔细观察其是否有反复的右下腹部不适等表现;对于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综合多方面信息判断。
部分患者在进食油腻食物、劳累等情况下容易诱发右下腹疼痛发作。
2.其他检查辅助
血常规检查:慢性阑尾炎患者在发作期可能会有白细胞轻度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但这也不是特异性的,因为其他一些腹部疾病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变化。
钡剂灌肠检查:虽然CT是重要的检查手段,但钡剂灌肠对于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可观察阑尾的充盈情况、排空情况等,但相比之下,CT的分辨率等有其优势。
总之,CT可以为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但不能单纯依靠CT确诊慢性阑尾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