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处理需迅速脱离寒冷环境并轻柔移除粘连衣物,用38~42℃温水复温,复温后保持冻伤部位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儿童要轻柔操作并密切观察,老年人需关注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防感染,还需持续观察冻伤部位并预防再次冻伤。
一、现场初步处理
1.迅速脱离寒冷环境:立即将冻伤患者转移到温暖室内,尽快脱去潮湿、束缚血液循环的衣物,避免继续受冻加重损伤。
2.轻柔移除束缚物:若冻伤部位与衣物粘连,不可强行撕扯,可用温水浸湿后缓慢移除,防止造成皮肤进一步损伤。
二、复温处理
1.温水复温法:使用38~42℃的温水浸泡冻伤部位,浸泡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以冻伤部位皮肤转红、组织变软为宜。复温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水温及患者局部反应,避免水温过高导致烫伤。
三、局部创面处理
1.保持清洁干燥:复温后用无菌纱布轻轻吸干水分,保持冻伤部位清洁,避免摩擦。若冻伤部位出现水疱,小水疱一般可让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则需由专业医护人员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再用无菌敷料覆盖。
2.预防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抗菌敷料或药物预防感染,如无特殊情况避免自行涂抹非正规抗菌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冻伤:儿童皮肤娇嫩,复温时更需轻柔操作,避免用力揉搓。同时要加强保暖,密切观察冻伤部位血液循环及皮肤颜色变化,因其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需更谨慎护理。
2.老年人冻伤:老年人机体代谢及恢复能力较弱,冻伤后需更长时间恢复,且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要密切监测局部情况,预防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必要时及时就医评估。
3.糖尿病患者冻伤: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及免疫力可能下降,冻伤后需特别关注血糖控制,保持局部清洁,严格预防感染,若出现局部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尽快就医。
五、后续观察与预防
1.持续观察:冻伤后需持续观察冻伤部位情况,如是否出现发黑、坏死、感染加重等异常表现,若有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2.预防再次冻伤:恢复期间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暴露于寒冷环境,可穿戴保暖衣物,加强局部保暖措施,降低再次冻伤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