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突出形成的病理性结构,构成要素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常见类型包括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可入阴囊的腹股沟斜疝、常见于老年男性不进阴囊的腹股沟直疝、好发中年以上女性经股管突出的股疝及与手术切口相关的切口疝,发生机制是腹壁强度降低(先天或后天因素)和腹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等促使突出),儿童需关注疝块突出及防嵌顿,老年患者要综合全身状况处理,女性股疝需与妇科疾病鉴别并关注妊娠对腹内压影响。
一、腹外疝的定义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病理性结构。
二、腹外疝的构成要素
1.疝环:是疝突出的门户,即腹壁的薄弱区或缺损处。
2.疝囊:为腹膜壁层突出形成的囊袋,可分为颈、体、底三部分。
3.疝内容物:通常是腹腔脏器或组织,常见为小肠、大网膜等。
4.疝外被盖: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等。
三、常见类型
1.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疝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常见于老年男性,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2.股疝:好发于中年以上女性,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
3.切口疝:发生于手术切口部位,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因素相关。
四、发生机制
1.腹壁强度降低
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
后天性因素: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等导致腹壁组织缺损或薄弱。
2.腹内压力增高
常见于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腹水、妊娠、举重等情况,促使腹腔内容物经腹壁薄弱区突出。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腹股沟斜疝与儿童解剖特点相关,需关注早期可能出现的疝块突出情况,及时评估是否需要干预,避免疝内容物嵌顿等并发症。
2.老年患者:常存在多种腹内压增高因素(如慢性咳喘、便秘等),且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发生腹外疝时需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谨慎处理。
3.女性:股疝好发于中年以上女性,需注意与妇科疾病鉴别,同时关注妊娠等因素对腹内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