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上呼吸道感染需先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轻微者可通过休息、饮食、物理缓解等非药物干预,病情重或非药物干预不缓解需遵医嘱用药,孕早中晚期处理有别,还可通过增强体质、避免接触传染源来预防。
一、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孕妇上呼吸道感染后,首先要判断病情轻重。如果只是轻微的鼻塞、流涕,无明显发热等全身症状,属于较轻情况;若出现高热(体温≥38.5℃)、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则病情较重。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休息与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休息时间应在7-8小时以上。饮食上要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橙子、苹果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约1500-2000ml,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症状。
物理缓解:对于鼻塞症状,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天2-3次,能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改善通气。
三、药物使用原则
一般不建议自行用药:孕妇用药需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如果病情较轻,通过非药物干预无法缓解,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例如,对于发热,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若体温持续≥38.5℃,经医生评估后可谨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相对安全的退热药物。
避免使用的药物: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对胎儿有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
四、特殊情况处理
孕早期:孕早期胎儿处于器官形成关键时期,上呼吸道感染时更要谨慎处理。若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进行处理,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
孕中晚期:相对孕早期风险稍低,但仍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也需要及时就诊,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用药以及用何种药物。
五、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孕妇在孕期要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每天可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如果周围有人患呼吸道感染,应尽量保持距离,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