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肝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丙肝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其中血液传播分别是乙肝和丙肝最主要传播途径,丙肝母婴传播几率较乙肝低,性传播致丙肝感染几率相对血液传播低。
乙肝的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在孕期,少数情况下乙肝病毒也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对于有乙肝感染的育龄女性,若不采取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新生儿感染乙肝的风险较高。这与母亲体内乙肝病毒载量等因素有关,病毒载量高的母亲,母婴传播的几率相对更大。
2.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且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胃镜等,都可能感染乙肝。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差、医疗器械消毒不规范的场所,就存在因使用不洁医疗器械而感染乙肝的风险。此外,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也有可能通过血液传播乙肝病毒。对于有纹身、穿耳洞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果所使用的器械未严格消毒,感染乙肝的风险也会增加。
3.性传播:与乙肝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乙肝病毒可通过性器官的黏膜传播。在性活跃人群中,如果一方感染乙肝,另一方未采取安全的防护措施,就有感染乙肝的可能。
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消毒的注射器等医疗器械,都可导致丙肝感染。在一些非法采血点,由于采血器械等未严格消毒,极易造成丙肝的传播。与乙肝类似,有纹身、穿耳洞等特殊生活方式且器械消毒不严格的人群,感染丙肝的风险较高。
2.母婴传播:感染丙肝的母亲也可在分娩过程中将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但相较于乙肝,丙肝母婴传播的几率相对较低。母亲体内丙肝病毒载量等因素会影响母婴传播的风险,病毒载量高的母亲,母婴传播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3.性传播:与丙肝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也存在感染丙肝的风险,但相对血液传播来说,其传播几率较低。性活跃人群中,一方感染丙肝,另一方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时,有感染丙肝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