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性晕厥是反射性晕厥的一种,于排尿过程中或结束时突发短暂性意识丧失,诱因有体位变化、憋尿过久、自主神经功能因素,发病机制是排尿时盆底肌肉收缩、腹压骤降致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引发脑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排尿中或后有头晕等前驱症状、随即意识丧失,预防可通过体位调整、避免憋尿过久、适度锻炼,儿童需家长关注排尿姿势,老人起床排尿要缓慢,心血管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人群排尿时需谨慎或有人陪同。
一、定义
排尿性晕厥是指在排尿过程中或排尿结束时突发的短暂性意识丧失现象,属于反射性晕厥的一种类型,多为突然发生,通常能自行恢复且无明显后遗症。
二、诱因
1.体位变化: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排尿时,重力作用使血液淤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易引发血压骤降。2.憋尿过久:膀胱过度充盈后突然排空,腹压骤降,影响静脉回流,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3.自主神经功能因素:部分人群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完善,排尿时交感神经兴奋调节失衡,易诱发晕厥。
三、发病机制
排尿时盆底肌肉收缩、腹压骤降,致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进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最终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此过程涉及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系统调节的失调。
四、临床表现
多在排尿中或排尿后瞬间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随即意识丧失、摔倒,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可自行苏醒,苏醒后一般无明显不适或遗留后遗症。
五、预防措施
1.体位调整:起床排尿时先取坐位稍作停留,再缓慢站立排尿,避免突然体位变化。2.避免憋尿过久:养成定时排尿习惯,减少膀胱过度充盈情况。3.适度锻炼:平时进行如散步、慢跑等适度体育锻炼,增强血管调节能力,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排尿时易发生晕厥,家长应关注孩子排尿姿势,教导其缓慢起身排尿,避免摔倒受伤。
老年人:血管弹性减退、自主神经功能更易失调,起床排尿时需格外缓慢,必要时可有人陪同,降低跌倒风险。
心血管疾病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人群:此类人群自主神经调节能力更差,排尿时更应谨慎,尽量有人陪伴,以防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