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型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HDV是缺陷病毒,需依赖乙肝病毒等嗜肝DNA病毒辅助复制等。其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输血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性传播;宿主因素方面,乙肝病毒携带者因HDV需HBV存在才能复制而更易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持续感染丁肝。
一、传播途径相关因素
1.血液传播
输血或血制品:过去,因对献血者筛查不全面,输入被HD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是丁肝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乙肝高发地区,曾有因输注含有HDV的血液导致丁型肝炎暴发的情况。对于有输血史的人群,尤其是多次输血或接受过凝血因子等血制品输注的患者,感染丁肝的风险相对较高。
共用注射器: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会使含有HDV的血液通过注射器在人群中传播。在一些药物滥用较为严重的地区,静脉药瘾人群中丁肝的感染率明显升高。这是因为注射器被HDV污染后,再次使用时病毒会进入健康人的体内。
2.母婴传播:母亲为HBV和HDV混合感染时,可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这种母婴传播的概率与母亲体内HDV的病毒载量等因素有关。如果母亲血液中HDV-RNA水平较高,新生儿感染丁肝的可能性相对增加。
3.性传播:与HBV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也可能传播HDV。因为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可能含有HDV,性接触过程中病毒可通过黏膜等途径侵入人体。在性活跃且HBV感染率较高的人群中,性传播也是丁肝的传播方式之一。
二、宿主因素相关影响
1.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由于HDV是缺陷病毒,必须在HBV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复制,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更容易感染丁肝。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细胞表面有HBV的表面抗原(HBsAg),为HDV提供了复制的“平台”。例如,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群中,丁肝的感染率明显高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人群。
2.机体免疫状态: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对HDV的清除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丁肝病毒的持续感染。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清除被HDV感染的肝细胞,使得病毒能够在体内持续复制,导致丁肝病情更容易慢性化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