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观察其能否自愈;手术包括传统疝修补术(适6个月以上未自愈患儿,全麻下疝囊高位结扎等)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适双侧或复发性疝气,创伤小恢复快但设备技术要求高),特殊人群婴儿期要避免增加腹压情况,手术患儿术后要防剧烈活动、观察切口。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其腹壁肌肉可能随生长发育逐渐强壮,疝气有自行愈合的可能,可先采取非手术治疗。
原理:婴儿的腹肌在发育过程中有可能逐渐加强,使疝环自行闭合。
具体措施:使用疝气带压迫疝环,防止疝内容物突出。但要注意疝气带的佩戴方法和松紧度,避免对婴儿皮肤造成损伤,同时密切观察疝气情况,若疝气突出频繁或婴儿超过6个月疝气仍未自愈,则需考虑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
1.传统疝修补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6个月以上仍未自愈的小儿疝气患儿。
原理:通过手术将疝环修补,加强腹壁的强度,防止疝气复发。
手术方式:一般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对于年长儿且疝囊较大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疝修补术。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但术后恢复需要一定时间,要注意术后切口的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2.腹腔镜下疝修补术
适用情况:目前也较多应用于小儿疝气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双侧疝气或复发性疝气患儿。
原理: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完成疝囊高位结扎等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优势: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时间相对传统手术更短,且可以同时观察双侧腹股沟情况,对于双侧疝气患儿更为合适。但该手术对手术设备和医生技术要求较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期:6个月以下婴儿观察等待期间,要避免婴儿长时间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腹压增加会加重疝气突出,影响疝气自愈的可能性。家长要注意安抚婴儿情绪,合理喂养,预防便秘。
2.手术患儿:无论是传统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的患儿,术后都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腹压增加导致疝气复发。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要加强护理,避免其用手搔抓切口等。同时,要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