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息肉是怎么回事
尿道息肉是发生于尿道的良性病变,多在尿道外口,发病与局部刺激、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有出血、排尿异常、局部肿物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尿道镜检查诊断,较大且有症状的常手术切除,儿童、女性、男性患者各有不同注意事项。
发病原因
局部刺激: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能是诱因之一,如尿道炎等疾病,炎症反复刺激尿道黏膜,可能导致黏膜增生形成息肉。例如,有尿道炎病史的患者相对更易出现尿道息肉。
雌激素水平变化: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可能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容易发生变化,增加尿道息肉的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
出血:患者常出现血尿,多为终末血尿,即排尿结束时尿液中带血,有时在排尿初始或全程也可能有出血情况。例如,女性患者在排尿后擦拭时可能发现纸巾上有血迹。
排尿异常:可出现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这是由于息肉堵塞尿道所致。如果息肉较小,可能对排尿影响不明显,但随着息肉增大,排尿异常会逐渐加重。
局部肿物:尿道外口可见肿物,部分患者可自行看到或触摸到尿道外口有突出的小肿物。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肛门指检(男性)或直接观察尿道外口(女性)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道息肉,可触及或看到尿道外口的肿物。
尿道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尿道内的情况,明确息肉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是诊断尿道息肉的重要方法。通过尿道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息肉与尿道黏膜的关系。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有明显症状的尿道息肉,通常采取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息肉切除术等,将息肉完整切除以缓解症状。例如,对于尿道外口较大的息肉,可通过手术直接切除。
对于儿童患者,尿道息肉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现也需及时处理。儿童尿道息肉的治疗同样以手术为主,手术时需更加精细,避免对儿童尿道造成过多损伤。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确保手术安全。女性患者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在发现尿道息肉后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存在尿道炎等要积极治疗,同时关注雌激素水平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下进行相应的激素调节,但需谨慎权衡利弊。男性患者则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尿道炎症的发生,若出现排尿异常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