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半岁以下婴幼儿及不能耐受手术者,用疝带;手术有传统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腹腔镜疝修补,分别有不同原理和适用人群。特殊人群中,婴幼儿要观察避免腹压增加,嵌顿需急诊;老年患者术前控基础病,术后防并发症;复发疝患者再手术难度大、复发风险高,需精细操作。
适用情况:半岁以下婴幼儿有自愈可能,可暂不手术;因存在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具体措施:使用疝带,疝带能起到一定的压迫作用,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但需注意正确佩戴,且不能替代手术治疗,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压迫损伤等问题。
手术治疗
传统疝修补术:
原理:将疝囊高位结扎后,利用自身组织进行疝修补,常用的有巴西尼法、麦克凡法等。
适用人群: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疝缺损不是特别大的患者。
无张力疝修补术:
原理:使用人工合成材料网片进行修补,避免了传统修补术利用自身组织修补带来的张力问题,术后疼痛较轻、复发率较低。
适用人群范围较广,包括老年患者等。
腹腔镜疝修补术:
原理:通过腹腔镜进行操作,在腹腔内完成疝囊高位结扎和补片修补等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
适用人群:对于双侧疝、复发疝等有一定优势,也适用于一些身体条件相对较好的患者,但对手术设备和医生技术要求较高。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婴幼儿:半岁以下婴幼儿腹股沟疝有自愈可能,家长要密切观察疝块情况,避免孩子长时间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若疝块发生嵌顿(表现為疝块突然增大、变硬,伴有疼痛、呕吐等)需紧急就医。因为婴幼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非手术治疗观察为主。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手术前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将血压、血糖等控制在相对合适范围,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活动相对较少。
复发疝患者复发疝患者再次手术时解剖结构可能发生改变,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术后复发风险也可能相对较高;手术中需更加精细操作,充分评估补片放置位置等情况以降低复发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