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狂犬病毒早期有非特异性类似感冒症状(全身不适、低热、头痛)及神经系统相关早期表现(局部感觉异常、精神症状),且早期症状多样非特异易被忽视,有可疑动物咬伤抓伤史时应高度警惕狂犬病及时就医。
一、非特异性症状
1.全身不适
感染狂犬病毒早期,部分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疲倦,这种不适可能没有特定的局部诱因,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减少;成年人则可能自觉精力不如以往,做事容易疲惫。不同性别在这方面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可能有不同表现,比如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可能更容易将早期的全身不适归因于劳累,而忽视狂犬病感染的可能。
还可能出现低热,一般体温在37.5℃-38℃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体温可能正常。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低热时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等其他表现。
2.头痛
头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疼痛性质多为胀痛或隐痛。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能够较清晰地描述头痛的部位和程度,而儿童可能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不适。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可能本身就有头痛的基础,但如果在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出现头痛加重或新出现头痛,就需要警惕狂犬病感染的可能。
二、神经系统相关早期表现
1.局部感觉异常
被狂犬病毒感染的动物咬伤的部位可能会出现异常感觉,如麻木、瘙痒、刺痛等。这是因为狂犬病毒在入侵神经组织的早期,会对局部神经末梢产生刺激。例如,被狗咬伤手部后,手部咬伤部位可能会有这种异常感觉,儿童由于皮肤较为敏感,可能会更频繁地搔抓咬伤部位,但要注意避免因搔抓导致伤口感染等其他问题。
2.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的轻微改变,如烦躁不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且难以安抚,成年人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被小事激怒等情况。不过这些精神症状往往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需要结合被动物咬伤的病史来综合判断。
感染狂犬病毒早期症状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容易被忽视,一旦有被可疑狂犬病毒宿主动物(如狗、猫、蝙蝠等)咬伤、抓伤史,即使出现上述早期不太典型的症状,也应高度警惕狂犬病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关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