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神经病变致足部感觉减退难察觉损伤,血管病变致足部供血不足不利伤口愈合易引发感染,不同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血糖控制情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风险不同,老年、不良生活方式、病史长且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易发生。
神经病变相关影响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病变。患者可能出现足部感觉减退或丧失,比如对疼痛、温度等感觉不敏感,这使得患者难以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如鞋子的摩擦、小的刺伤等,从而不能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容易使损伤进一步加重。从神经病变的病理机制来看,高血糖会引起神经细胞内山梨醇堆积,导致神经细胞水肿、变性等,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足部的感觉功能等。
血管病变相关影响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管病变,主要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这会使足部的血液供应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当足部有损伤时,由于血液供应不足,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还容易引发感染。血管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紊乱有关,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感染相关情况
由于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血管病变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足部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感染。感染可以从皮肤表面的小伤口开始,逐渐向深部组织蔓延,严重时可导致足部的溃疡、坏疽等。例如,常见的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足部后,会引起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如果不及时控制,感染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可能导致全身感染,危及生命。
在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中,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如果有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也可能出现;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血管弹性差、神经退变等因素,更容易发生糖尿病足。女性糖尿病患者在足部护理等方面如果不注意,也可能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有不良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如长期吸烟、高糖高脂饮食等,会加重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概率。有糖尿病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可能性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