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主要表现为尿量异常增多,24小时可达5-10升甚至更多,因抗利尿激素缺乏或作用障碍致肾脏不能重吸收水分;口渴明显,饮水量增加,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口渴;尿液颜色淡、渗透压及比重降低;儿童患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可致电解质紊乱,如高钠血症,还可致精神状态改变,如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儿童可能有情绪烦躁等表现。
一、尿量异常增多
尿崩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是尿量显著增多。一般来说,24小时尿量可多达5-10升,甚至更多。这是因为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ADH)缺乏或作用障碍,导致肾脏不能有效地重吸收水分,使得大量水分随尿液排出体外。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夜尿增多,原本可以睡整觉的孩子出现频繁起夜的情况,影响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
二、口渴明显
由于大量排尿导致身体失水,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口渴症状,总是想要喝水,而且饮水量也会相应增加。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口渴,但会频繁索要饮品,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出现脱水的表现,如皮肤干燥、精神萎靡等。
三、尿液性状改变
患者的尿液颜色较淡,呈无色或淡黄色,因为尿液中水分含量高。而且尿液的渗透压降低,比重也会降低,一般比重低于1.005。
四、其他伴随症状
1.生长发育迟缓(儿童患者):长期的尿崩症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因为频繁的尿量增多、口渴以及睡眠受影响等因素,会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和正常的生理代谢,进而阻碍身体的生长和发育,表现为身高增长缓慢、体重不增等。
2.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如果尿崩症患者水分补充不及时或者病情未得到控制,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高钠血症。这是因为大量失水的同时,钠离子等电解质也会随着尿液丢失,但失水相对更为明显,导致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患者可能出现烦躁、抽搐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对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密切关注电解质水平。
3.精神状态改变:慢性尿崩症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状态改变。这与长期的尿量异常、口渴以及身体不适等因素有关,影响了患者的整体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情绪烦躁、对周围事物兴趣降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