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传播途径主要有粪-口途径(包括污染食物、污染水源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包括直接、间接接触传播)及其他少见传播途径(输血及血制品传播少见,母婴传播一般不存在但分娩或产后密切接触可能传染)。
一、粪-口途径传播
这是甲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污染食物传播:当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贝类、受污染的蔬菜等)被健康人食用后,就可能引发感染。例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生食被甲肝病毒污染的贝类,就容易导致甲肝的传播。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可能在饮食卫生方面更需要家长的关注,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一旦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感染风险更高。
污染水源传播:如果水源被甲肝患者的粪便等污染,就会造成水源性的暴发流行。比如,某一地区的水源被甲肝病毒污染后,大量饮用该水源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甲肝。在一些偏远地区,若供水系统不完善,水源容易受到粪便污染,就更易引发甲肝的传播。
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通过密切接触被甲肝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直接接触传播:与甲肝患者握手、拥抱等直接接触行为,若甲肝患者的手被病毒污染,健康人接触后又接触自己的口、鼻等部位,就可能感染病毒。在家庭环境中,如果家中有人患甲肝,其他成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时就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儿童,他们与家人接触频繁,更容易通过这种直接接触被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餐具、玩具、衣物等物品后,没有及时洗手就接触食物等进入口中,从而导致感染。比如,甲肝患者使用过的餐具上可能残留病毒,健康人使用了被污染的餐具后未消毒,再次使用就可能被感染。对于生活在同一家庭的成员,特别是儿童,要注意保持物品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
三、其他少见传播途径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虽然较为少见,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输入被甲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会导致感染。不过,随着献血员筛查制度的完善,这种传播途径的发生概率已经大大降低。
母婴传播:甲肝一般不会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因为甲肝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不是通过母婴胎盘等途径传播。但如果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与婴儿密切接触,有可能通过密切接触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