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的发生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相关,腹壁强度降低包括先天性(如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和后天性(如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老年人组织退变等)因素;腹内压增高包括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重体力劳动、妊娠等因素,这些因素易促使腹外疝形成。
后天性因素: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等因素可破坏腹壁的完整性,导致腹壁强度降低。例如,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若发生感染、脂肪液化等情况,会影响切口处组织的修复,使腹壁局部强度减弱,日后在腹内压增高时容易引发切口疝。老年人由于组织退变,腹壁肌肉、筋膜等结构强度下降,也是腹壁强度降低的一个常见人群因素。
腹内压增高
慢性咳嗽:长期慢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患者。咳嗽时会使腹内压持续升高,反复的腹内压增高会对腹壁产生向外的压力,长期作用下容易导致疝的形成。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气道炎症导致咳嗽频繁,腹内压反复波动,增加了腹外疝发生的风险。
慢性便秘:长期便秘的人群,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这会使腹内压显著升高。粪便在肠道内积聚,对肠道产生较大压力,进而传导至腹壁,促使腹内疝或腹股沟疝等腹外疝的发生。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慢性便秘,从而增加了腹外疝的发病几率。
排尿困难:前列腺增生症是引起男性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患者由于尿液潴留,膀胱过度充盈,腹内压升高。长期的排尿困难会使腹内压持续处于较高状态,对腹壁造成压力,容易引发腹股沟疝等疾病。对于有前列腺增生症的男性,需要积极治疗以缓解排尿困难,降低腹外疝的发生风险。
重体力劳动: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在用力劳作时腹内压会急剧升高。例如,建筑工人在搬运重物时,腹部肌肉需要承受较大的力量,腹内压迅速增加,若腹壁存在薄弱环节,就容易导致腹外疝。这类人群由于工作性质,腹外疝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在工作中应注意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腹内压的过度波动。
妊娠:女性妊娠期间,尤其是中晚期,子宫逐渐增大,腹内压升高。增大的子宫会对腹壁产生向外的压力,同时孕期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腹壁的支持结构,使得腹壁强度相对减弱,从而增加了腹外疝,尤其是腹股沟疝的发生风险。孕妇在孕期应注意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避免腹内压过度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