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等有关)、肌强直(呈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与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有关)、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等有关)、姿势步态异常(早期上肢摆臂幅度减小,后期呈慌张步态,与基底节病变有关);非运动症状包括感觉障碍(早期嗅觉减退等,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等有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多汗等,与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受损等有关)、精神认知障碍(中晚期出现抑郁焦虑等,中晚期约半数发生认知障碍乃至痴呆,与大脑相关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肌强直:表现为铅管样强直,若同时伴有震颤则呈齿轮样强直。患者肢体僵硬,活动困难,如穿衣、扣纽扣等动作缓慢,面部表情肌受累时会出现面具脸,这是由于锥体外系功能障碍,使得肌肉张力增高。
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可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困难,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比以前缓慢许多,甚至难以完成;书写时字体变小,称为“小写症”;面部表情减少,瞬目次数减少等。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影响了基底节的正常运动调控有关。
姿势步态异常:早期走路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减小或消失,随着病情进展,步伐逐渐变小变慢,启动困难,行走时呈前冲步态,不易止步,称为“慌张步态”。这是因为基底节病变导致姿势反射障碍,平衡功能减退。
非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早期可能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这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影响了嗅觉通路相关结构。部分患者会有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可能与外周神经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感觉传导通路受累有关。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有便秘,是由于胃肠道蠕动减慢所致;排尿障碍,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尽或夜间排尿增多;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起身时出现头晕、黑矇等,是因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血压功能受损;多汗,尤其在活动后出汗增多,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精神、认知障碍:多数患者在疾病中晚期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随着病情进展,约半数患者会发生认知障碍乃至痴呆,这与大脑皮质、海马等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异常,导致认知相关脑区功能受损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