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性坏疽是由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多因伤口深窄伴坏死组织异物致局部缺氧病菌繁殖致病,局部有疼痛进行性加剧、肿胀、皮肤颜色改变及含气泡分泌物等表现,全身有中毒症状,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治疗包括紧急清创、用敏感抗生素、高压氧治疗,预防需对污染伤口及时彻底清创并关注高危人群。
一、定义
气性坏疽是由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如产气荚膜梭菌等)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多发生于严重创伤(如开放性骨折、深部肌肉损伤等)或伤口污染的情况下,病菌在缺氧环境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产气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病因
1.病菌因素:主要致病菌种为产气荚膜梭菌等厌氧梭状芽孢杆菌,这类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畜粪便中,可通过伤口侵入人体。
2.伤口条件:当伤口深而窄、伴有大量坏死组织或异物残留,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时,为厌氧病菌提供了适宜的繁殖环境,从而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受伤部位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局部迅速肿胀,皮肤苍白、紧张发亮,随后转为暗红或紫黑色,可出现含气泡的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有特殊恶臭;按压伤口周围可闻及捻发音(气体产生所致)。
2.全身表现:患者多有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可迅速出现贫血、黄疸等,病情进展快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四、诊断
1.临床表现:根据典型的伤口表现及全身中毒症状初步怀疑。
2.实验室检查:伤口分泌物涂片可发现大量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影像学检查(如X线)可见伤口周围组织有气体影。
五、治疗
1.紧急清创:是关键治疗措施,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敞开伤口以充分引流,改善局部缺氧环境。
2.抗生素应用:选用青霉素等对梭状芽孢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抑制病菌繁殖。
3.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组织氧含量,抑制厌氧菌生长繁殖,促进伤口愈合。
六、预防
1.伤口处理:对于污染严重的伤口,应及时、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创造有氧环境以抑制厌氧菌生长。
2.高危人群关注: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低下或存在基础疾病的人群,更需注意伤口护理,一旦受伤应及时就医处理,降低感染气性坏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