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受深龋、外伤等致牙髓感染,细菌侵入引发炎症,炎症进展致牙髓压力升高、组织坏死,若未控会波及根尖周致红肿疼痛等,长期还可形成囊肿等破坏组织,而根管治疗可清除感染物质、填充根管保留患牙,避免拔牙,保留自然牙对维持咀嚼、美观等重要,对儿童尤其关键,可防邻牙移位等问题。
一、牙髓感染
1.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当牙齿受到深龋、外伤等因素影响时,细菌可侵入牙髓组织。例如,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会刺激牙髓,引发炎症反应。细菌如变形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可通过牙体缺损处进入牙髓,导致牙髓出现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随着炎症的进展,牙髓组织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如果不进行根管治疗,炎症可能进一步扩散,引起根尖周组织的病变。
2.牙髓炎症进展:牙髓一旦发生炎症,其内部压力会逐渐升高。因为牙髓被坚硬的牙本质包围,缺乏弹性,压力升高后会压迫神经,引起剧烈疼痛。而且炎症会不断破坏牙髓组织,使其逐渐坏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牙髓组织血运丰富,感染扩散可能更快,更需要及时进行根管治疗来控制感染,避免炎症累及根尖周组织,影响恒牙胚的发育等情况。
二、根尖周组织病变
1.炎症波及根尖周:牙髓感染若未得到及时控制,会向根尖周组织蔓延。根尖周组织受到炎症刺激后,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急性根尖周炎时,患者可感到牙齿有浮出感,咀嚼时疼痛明显。对于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根尖周炎症可能更难控制,更需要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促进根尖周组织的愈合。
2.慢性根尖周病变影响:长期的慢性根尖周病变可能会形成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等。这些病变会破坏牙槽骨等周围组织,影响牙齿的稳固性。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根管治疗后根尖周组织的愈合可能相对缓慢,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无菌操作等,以促进愈合。
三、保存患牙
1.避免拔牙的必要性:通过根管治疗可以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填充根管,从而保留患牙。相比拔牙后进行义齿修复等,保留自然牙可以维持牙齿的正常咀嚼功能、美观以及牙周组织的健康。对于儿童来说,保留乳牙或年轻恒牙对于其咀嚼、发音以及颌骨的正常发育都至关重要。如果过早拔除牙齿,可能会导致邻牙移位、对颌牙伸长等问题,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