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性阑尾炎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视诊观察腹部外形等,触诊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叩诊右下腹可能浊音、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阑尾及周围渗出,腹部CT能清晰显示阑尾形态及周围炎症情况,不同患者群体检查需考虑相应特殊情况。
触诊:右下腹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这是坏疽性阑尾炎较典型的体征。触诊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对于儿童患者要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紧张而影响检查结果判断;老年患者由于痛觉迟钝,可能压痛、反跳痛表现不典型,但仍需仔细触诊腹部其他区域有无异常。
叩诊:右下腹叩诊可能出现浊音,若有腹腔内渗出,移动性浊音可能呈阳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年患者,叩诊时要考虑到肺部疾病对腹部体征判断的干扰,需综合分析。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一般白细胞可升高至(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常超过70%。但对于儿童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因年龄不同有正常范围波动,需结合具体年龄判断;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性低下,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仍有意义。
C-反应蛋白(CRP):CRP会明显升高,一般超过10mg/L。CRP升高程度与炎症反应程度相关,在病情较重的坏疽性阑尾炎患者中升高更显著。对于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CRP升高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但仍可作为炎症指标参考。
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若阑尾周围有渗出,可见液性暗区。对于儿童患者,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因为其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且无辐射;肥胖患者由于肠气干扰,腹部B超可能影响观察效果,此时可结合其他检查;妊娠中晚期患者,B超检查要注意对胎儿的保护,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探头压力。
腹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的炎症情况,如阑尾增粗、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等。对于不典型的坏疽性阑尾炎患者,腹部CT有助于明确诊断。但对于儿童患者,要权衡辐射暴露与诊断价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含碘对比剂时要谨慎,需评估肾功能后决定是否可行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