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需通过早期喂养、静脉输注葡萄糖来处理,同时要寻找并治疗病因,如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且新生儿低血糖若未及时纠正会影响重要器官功能,要加强高危新生儿血糖监测、注意保暖和科学喂养,发现相关表现及时就医。
一、早期喂养
对于能进食的新生儿低血糖,应尽早进行喂养。足月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左右可开始喂奶,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喂养时间。通过早期喂养可以提供葡萄糖来源,维持血糖水平。例如,足月儿可首选母乳喂养,母乳中葡萄糖含量适宜,且易于消化吸收,能有效帮助新生儿补充血糖。
二、静脉输注葡萄糖
1.低血糖持续或血糖不能维持正常:当新生儿低血糖持续存在或者通过口服不能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时,需要静脉输注葡萄糖。一般选用10%葡萄糖溶液,输注速度要根据新生儿的日龄、体重以及血糖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出生1-2天的新生儿,初始输注速度可控制在6-8mg/(kg·min),然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2.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这类新生儿自身糖原储备少,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在静脉输注葡萄糖时要更加谨慎监测血糖,密切观察血糖变化来调整葡萄糖输注速度,防止血糖波动过大对新生儿脑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
三、寻找并治疗病因
1.内分泌疾病相关:如果新生儿低血糖是由内分泌疾病引起,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需要针对具体的内分泌疾病进行相应治疗。例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替代治疗,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疗规范,并且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变化。
2.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关:对于由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的低血糖,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的遗传代谢病类型,然后进行针对性处理。比如半乳糖血症,需要限制新生儿饮食中的半乳糖摄入,采用无乳糖和无半乳糖的配方奶喂养等。
特殊人群(新生儿)温馨提示
新生儿低血糖若未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脑发育等重要器官功能。因此,对于新生儿要加强血糖监测,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窒息史等高危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暖,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因为寒冷会增加新生儿的能量消耗,加重低血糖风险。同时,要遵循科学的喂养原则,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一旦发现低血糖相关表现,如反应差、嗜睡、喂养困难等,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