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癌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视诊、触诊)、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尿道镜检查及活检,特殊人群检查需特殊考虑。
触诊:主要是触摸尿道周围组织,了解有无硬结、肿块以及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通过触诊可以初步判断尿道内或尿道周围是否存在异常病变。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了解尿液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尿道癌患者可能出现血尿,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增多;若合并感染,还可出现白细胞升高。
肿瘤标志物检测:目前对于尿道癌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尚未完全明确,但一些肿瘤相关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等的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不过,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尿道癌,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经腹超声:对于膀胱颈部及尿道前列腺部的尿道癌有一定的筛查作用,可观察尿道内有无占位性病变以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经直肠超声(适用于男性):能更清晰地显示前列腺部尿道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较小的尿道癌病灶。
CT检查:可以明确尿道癌病灶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有周围组织侵犯和远处转移等情况。对于判断肿瘤分期有重要价值,例如能清楚显示肿瘤是否侵犯尿道周围的肌肉、骨骼等结构。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评估尿道癌肿瘤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优于CT。尤其是对于尿道癌侵犯盆腔软组织、神经等情况的评估更具优势,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精确的信息。
尿道镜检查及活检
尿道镜检查:通过尿道镜直接观察尿道内病变的形态、部位、大小等情况。可以发现尿道黏膜上的可疑病变,并且能够在直视下对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是确诊尿道癌的重要手段。
活检:将尿道镜下获取的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是确诊尿道癌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如鳞状细胞癌、腺癌等,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至关重要。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尿道癌极为罕见,若儿童出现尿道相关异常表现,检查时需更加轻柔谨慎,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老年患者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可能需要适当调整检查的节奏和方式;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或有创检查时,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检查的影响以及检查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和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