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创面处理(清创、抗感染、选敷料)、外科治疗(血管重建、截肢),还有特殊人群(老年、儿童、妊娠期)注意事项,各方面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康复及保障患者安全。
改善循环:可使用扩血管药物等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如前列腺素类似物等。吸烟会加重血管痉挛和狭窄,所以吸烟者需严格戒烟,这对改善循环非常重要。
营养神经:对于合并神经病变的患者,可使用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足患者中较为常见,营养神经有助于减轻神经病变相关症状。
创面处理
清创:清除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等,保持创面清洁,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清创要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对于感染明显的创面需及时彻底清创。
抗感染治疗: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果创面有感染迹象,如出现红肿、发热、脓性分泌物等,要积极进行抗感染处理,不同年龄段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有所差异,需综合考虑。
创面敷料选择: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藻酸盐敷料适用于渗出较多的创面,水胶体敷料适用于相对清洁、渗出少的创面等。
外科治疗
血管重建:对于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可考虑血管旁路手术或介入治疗,如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等。血管重建能改善下肢血供,适用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但手术风险需综合评估,不同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不同,手术方式选择也不同。
截肢:当足部坏死严重、感染无法控制且危及生命时,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截肢平面的选择要尽可能保留患肢功能,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于儿童患者,截肢需极其谨慎,要充分评估对其生长发育及未来生活的影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创面处理时要更加小心,防止过度清创对患者造成过大创伤。
儿童糖尿病足患者:儿童糖尿病足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格外重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骨骼、关节发育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足患者:妊娠期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疗时要兼顾胎儿安全,用药需谨慎,在选择降糖药物、抗感染药物等时要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创面处理也要考虑到妊娠期的特殊生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