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尿道炎即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通过性接触等传播,男女表现不同,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需早期及时治疗,预防要避免不洁性行为等,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高危人群需避免高危行为,有病史者防复发传播。
一、病因
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淋病奈瑟菌,新生儿则可在分娩时通过患有淋病的产妇产道感染。
二、临床表现
1.男性患者:
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初期表现为尿道口红肿、发痒,有轻微刺痛,随后有稀薄黏液流出,引起排尿不适,24小时后症状加剧,排尿开始时尿道外口刺痛或灼热痛,排尿后疼痛减轻,尿道口溢脓,开始为浆液性分泌物,逐渐变为黄色黏稠的脓性分泌物。
慢性淋菌性尿道炎:多由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症状不如急性期明显,部分患者有尿频、尿急、耻骨上区隐痛、会阴坠胀等症状,晨起尿道口有“糊口”现象。
2.女性患者:
女性尿道较短,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宫颈炎,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宫颈充血、水肿、触痛,也可出现尿道炎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充血、有脓性分泌物。
三、诊断
1.病史:有不洁性接触史等。
2.临床表现:根据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对男性患者有诊断意义,但女性患者阳性率低,需进一步做培养。
淋病奈瑟菌培养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培养阳性可确诊。
四、治疗
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等。
五、预防
1.避免不洁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风险。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生殖器清洁。
3.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其性伴侣也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4.新生儿出生时,即使母亲无明显症状,也应常规使用硝酸银滴眼液或其他有效的抗生素滴眼液滴眼,以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眼炎。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感染淋病后有不同的表现及治疗注意事项,例如新生儿感染淋病后果较为严重,需格外重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感染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更要加强筛查和重视。在生活方式方面,有不洁性行为等高危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应避免此类高危行为。有淋病病史的患者要注意防止复发和传播给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