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与牙周炎均有牙龈炎症表现,但牙周炎程度更重,且牙周炎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和移位等表现,牙龈炎主要有牙龈色泽、外形、质地改变及牙龈出血等表现。
牙龈外形改变:正常牙龈边缘菲薄且贴合牙面。牙龈炎时,牙龈乳头可能变得圆钝、肥大,不再紧贴牙面;牙龈边缘可能变得不整齐,呈现出肿胀的状态。例如一些长期佩戴牙套的人群,由于口腔清洁相对困难,容易出现牙龈外形的改变,牙龈乳头可能因炎症刺激而肥大增生。
牙龈质地改变:正常牙龈质地坚韧。患牙龈炎时,牙龈质地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用探针轻触时,容易出血,这是因为炎症导致牙龈组织内的纤维结缔组织遭到破坏,代之以炎症性的肉芽组织,使得牙龈质地发生变化,在儿童牙龈炎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儿童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弱,易出现牙龈质地改变。
牙龈出血:这是牙龈炎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表现为刷牙时出血、咬硬物时出血或自发性出血。刷牙时,牙刷刺激发炎的牙龈,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咬苹果等硬物时,也可能因牙龈受力而出血。比如一些孕妇,由于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易出现牙龈炎并伴有牙龈出血症状。
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牙龈炎症表现:牙周炎患者也有牙龈色泽、外形、质地的改变,与牙龈炎类似,但程度可能更重。牙龈红肿更明显,质地更松软,出血情况也更为严重。例如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龈红肿范围广,出血频繁且不易止住。
牙周袋形成:健康的牙周组织,牙龈附着在牙颈部。当发生牙周炎时,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牙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牙周袋可通过牙周探针检查来确定其深度等情况。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牙周袋深度不同,轻度牙周炎牙周袋深度一般在4-6mm,中度在6-9mm,重度则大于9mm。
牙槽骨吸收:X线检查可发现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牙槽骨吸收会导致牙齿的支持组织丧失,随着牙槽骨吸收的进展,牙齿可能出现松动等情况。例如牙槽骨吸收达到根长的1/3-1/2时,牙齿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松动,在老年牙周炎患者中,牙槽骨吸收相对更为常见,这与老年人牙周组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有关。
牙齿松动和移位:随着牙周炎的发展,牙槽骨吸收加重,牙齿支持力不足,会出现牙齿松动。轻度松动时牙齿可有一定范围的动度,重度松动时牙齿可出现明显移位,比如前牙可能向唇侧或舌侧移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青少年牙周炎患者有时也会较早出现牙齿松动和移位的情况,与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及口腔卫生等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