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牙龈增生该如何治疗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包括去除局部刺激因素(龈上洁治、龈下刮治)、药物治疗(局部药物含漱)、手术治疗(牙龈切除术、激光治疗)以及更换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治疗时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一、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龈上洁治:对于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导致牙龈增生且存在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的患者,首先进行龈上洁治,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结石等,减轻局部炎症,这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有一定帮助。例如,研究表明,通过龈上洁治去除局部刺激后,部分患者的牙龈增生情况会有所改善。
龈下刮治:如果局部刺激因素涉及龈下,还需要进行龈下刮治,彻底清除龈下的菌斑、牙结石等,创造良好的口腔局部环境,有利于牙龈增生的控制。
二、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含漱:可使用一些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含漱液,如氯己定含漱液。氯己定含漱液能抑制牙菌斑的形成,减轻牙龈炎症。有研究显示,使用氯己定含漱液一段时间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物性牙龈增生引起的牙龈炎症症状。
三、手术治疗
牙龈切除术:当药物性牙龈增生严重影响咀嚼、美观或口腔功能时,可考虑牙龈切除术。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综合评估。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需谨慎,应充分考虑对其口腔发育的影响;成年患者若牙龈增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安全。术后需要患者注意口腔卫生维护,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也是一种可选的方法。激光具有精准切割、止血效果好等优点。对于药物性牙龈增生,激光可以去除增生的牙龈组织,同时减少出血和术后肿胀。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激光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组织修复能力较强,但也需要注意术后的口腔护理,避免过度刺激手术部位;成年患者则要遵循激光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四、更换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
如果经过评估,患者所服用的药物是导致牙龈增生的明确原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与相关科室医生沟通,考虑更换其他不引起牙龈增生的替代药物。但这需要非常谨慎,因为更换药物可能会对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治疗产生影响,需要综合权衡利弊。例如,对于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换降压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确保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解决药物性牙龈增生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