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常见病因有心源性(由心脏输出受阻或心律失常所致)、神经介导性(以血管迷走性最常见,因自主神经调节异常及诱因触发)、直立性低血压性(常见于老年人或服药人群,体位突变致血压骤降);治疗上心源性针对原发病,神经介导性避诱因等,直立性低血压性缓变体位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需缓变体位,儿童需警惕心源性病因应及时查,女性特殊时期易诱发需注意相关情况。
一、常见病因
(一)心源性晕厥
多由心脏输出受阻或心律失常所致。例如主动脉瓣狭窄可因心脏射血受阻引发晕厥,相关研究表明约10%-20%的晕厥患者存在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可因心跳过快或过慢影响心脏泵血功能,从而引发晕厥。
(二)神经介导性晕厥
以血管迷走性晕厥最为常见,因自主神经调节异常,情绪紧张、疼痛、长时间站立等诱因可触发,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心率减慢,进而引起脑灌注不足出现晕厥。
(三)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常见于老年人或服用降压药、利尿剂等药物的人群,体位从卧位或坐位突然变为立位时,血压骤降,脑血流灌注不足引发晕厥,研究显示老年人群中此类晕厥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治疗
(一)心源性晕厥治疗
针对原发病进行处理,若为心律失常可根据具体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某些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需植入心脏起搏器;若为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输出受阻,可能需要外科手术等干预,但具体治疗需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由专业医生判断。
(二)神经介导性晕厥治疗
避免诱发因素,如出现晕厥前驱症状时立即平卧,增加液体摄入以维持血容量,部分患者可通过训练提高自主神经调节能力。
(三)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治疗
缓慢改变体位,避免快速起身,调整降压药物等治疗方案,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以维持血压,必要时使用氟氢可的松等药物提升血压,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因机体调节功能减退,更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日常活动中应缓慢变换体位,如从卧位起身时先坐起片刻再站立,家属需加强照看以预防跌倒等意外。
(二)儿童
儿童晕厥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等心源性病因,若反复出现晕厥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排除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三)女性
女性在经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诱发神经介导性晕厥,经期要注意休息,妊娠期需密切监测血压等情况,出现不适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