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是脊髓颈段及上胸段损伤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严重障碍因神经传导通路部分或完全中断,病因有外伤(儿童高处坠落等、成年高危职业及车祸等)和疾病(脊髓肿瘤压迫、脊髓炎侵袭),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及要点,儿童需关注脊柱发育等康复训练,成年防卧床并发症及心理支持,基础病史人群积极治基础病等。
一、解剖与病理基础
脊髓分为不同节段,颈段及上胸段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功能会受极大影响,像肢体的随意运动、肌张力等都会出现异常。感觉功能方面,损伤平面以下的痛觉、温度觉、触觉等会减退或消失,这是因为脊髓传导感觉信号的神经纤维受损。自主神经功能也会紊乱,例如二便失禁,这是由于脊髓对膀胱、直肠的自主神经调控失常;还可能出现体温调节紊乱,因为脊髓参与体温调节相关神经信号的传导。
二、病因因素
(一)外伤因素
1.儿童群体:儿童若发生高处坠落、车祸等意外时,因其脊柱骨骼、脊髓等发育尚不完善,更易造成颈段及上胸段脊髓损伤。比如儿童玩耍时从高处跌落,撞击到脊柱部位,就可能引发高位截瘫。
2.成年群体:从事高危职业者,如建筑工人在高空作业时坠落、矿工在井下遭遇事故等,外力作用易导致脊柱脊髓损伤,从而引发高位截瘫。不同生活方式下,如交通出行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车祸,也是常见的外伤致高位截瘫的原因。
(二)疾病因素
有脊柱脊髓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脊髓肿瘤患者,肿瘤生长过程中会压迫颈段及上胸段脊髓;脊髓炎患者,炎症侵袭脊髓可造成脊髓损伤,进而引发高位截瘫,这在不同病史人群中都需警惕基础疾病对脊髓的损害。
三、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要点
(一)儿童人群
儿童发生高位截瘫后,需特别关注其脊柱发育后续影响以及运动、感觉功能恢复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护理时要注意保持脊柱稳定,避免二次损伤,由于儿童身体机能恢复特点,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以促进神经功能可能的部分恢复。
(二)成年人群
成年高位截瘫患者要注意长期卧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不同生活方式下,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需根据个体身体状况调整,同时要关注心理状态,因为高位截瘫对生活质量影响巨大,需给予心理支持帮助适应疾病状态。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本身有脊柱脊髓基础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病,定期监测脊髓状况,避免因基础病进展导致高位截瘫,若已发生高位截瘫,要针对基础病和高位截瘫的双重影响制定综合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