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通过症状与病史采集(如间断右下腹疼痛等及既往史)、体格检查(右下腹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钡剂灌肠造影)综合诊断,需考虑不同年龄人群影响,综合多方面信息确诊。
一、症状与病史采集
症状表现:慢性阑尾炎患者通常有间断性右下腹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或胀痛,有时可急性发作。疼痛可因剧烈活动、饮食不节等因素诱发或加重,部分患者可伴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需家长仔细观察其是否有右下腹不适、哭闹等情况;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疼痛可能较轻微且不局限。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若有急性阑尾炎未彻底治疗,转为慢性阑尾炎的可能性较大。同时询问发病以来的症状变化情况、发作频率等。
二、体格检查
右下腹压痛:是慢性阑尾炎常见的体征,压痛点通常固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但也可能因阑尾位置变异而稍有偏移。检查时要轻柔,避免引起患者过度紧张导致压痛不准确,不同年龄段患者对压痛的反应不同,儿童可能因害怕而不配合,需耐心安抚。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一般情况下,慢性阑尾炎患者血常规可能无明显异常,若有急性发作时,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相应增高。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初步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腹痛。
四、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可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周围有无渗出等情况。慢性阑尾炎患者B超表现可能为阑尾增粗、壁增厚等,但有时可能因肠气干扰等因素影响诊断准确性。对于儿童,B超是较为安全的检查方法,无辐射;对于肥胖患者,可能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腹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慢性阑尾炎有较大帮助。可以发现阑尾周围的炎症改变、脓肿形成等,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需权衡利弊,尤其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要谨慎选择。
五、特殊检查-钡剂灌肠造影
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然后进行X线检查,观察阑尾的形态、位置及排空情况。慢性阑尾炎患者可能表现为阑尾显影不佳、充盈不全、阑尾腔不规则等。但该检查有一定的侵入性,且有辐射风险,目前应用相对不如B超和CT广泛。
通过综合症状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确诊慢性阑尾炎。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检查结果和病情判断的影响,以确保准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