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损伤治疗包括紧急处理(抗休克)、非手术治疗(尿道挫伤和轻度裂伤的相应处理)、手术治疗(尿道断裂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处理)及术后护理与康复(留置尿管护理、预防感染、康复锻炼及定期复查),不同年龄段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以促进恢复。
一、紧急处理
抗休克治疗:对于出现休克的患者,需迅速进行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这在任何年龄段的尿道损伤患者中都是首要的,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原本有基础疾病者,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二、非手术治疗
尿道挫伤:若尿道仅有挫伤,一般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嘱患者多饮水,观察排尿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及排尿是否顺畅,因为儿童尿道相对娇嫩,恢复能力虽较强但也需精心护理。
轻度裂伤:可试行留置导尿管,若能顺利插入导尿管,需保留导尿管2-3周左右,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在留置导尿管期间,要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管及进行尿道口护理,对于女性患者更要注意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儿童患者则要防止尿管脱落或堵塞。
三、手术治疗
尿道断裂
早期手术:一般在患者情况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前尿道断裂多采用会阴尿道修补术,将尿道断端吻合。对于儿童前尿道断裂,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影响尿道正常发育。后尿道断裂多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3个月后再行尿道会师术。老年患者行后尿道手术时,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确保手术安全。
晚期并发症处理:若后期出现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可根据狭窄的部位、长度等情况选择尿道扩张术、尿道内切开术或尿道吻合术等。对于儿童尿道狭窄,尿道扩张术需谨慎操作,避免造成尿道进一步损伤,可根据儿童年龄和狭窄程度选择合适的扩张器和操作方法。
四、术后护理与康复
留置尿管护理:保持尿管固定、通畅,定期更换尿袋,观察尿液颜色、量及性状。对于小儿患者,要防止尿管牵拉引起疼痛和损伤,要安抚小儿情绪,使其配合护理。
预防感染:继续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尿液常规等情况。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尿道损伤术后患者,都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尿道口周围的清洁。
康复锻炼:鼓励患者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其进行适当的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同时,要定期进行尿道扩张等复查,观察尿道恢复情况,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后续治疗和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