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有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个阶段,黄疸前期有发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和消化道症状;黄疸期有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大便变浅、小便加深等表现且消化道症状加重;恢复期黄疸消退,全身乏力等症状缓解,食欲恢复,病程一般1-3个月,个体有差异。
一、黄疸前期
1.全身症状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儿童与成人在发热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发热相对更常见且体温波动可能稍大。此阶段还会有全身乏力的症状,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生活方式上会表现为原本能轻松完成的日常活动现在需要休息才能进行,这是因为甲肝病毒感染后影响了机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能量产生不足等情况。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甚至厌食油腻食物,这与肝脏功能受影响,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有关,胆汁是帮助消化脂肪的重要物质,肝脏功能异常会使脂肪消化障碍,从而引起对油腻食物的厌恶。
2.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较为常见,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更易被忽视,但会出现精神萎靡、哭闹等表现,因为消化道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异常,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恶心呕吐。还可能有腹痛、腹泻等症状,腹痛部位不固定,可能与肠道受病毒影响,蠕动加快或痉挛有关;腹泻则是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干扰,水分和电解质吸收障碍导致。
二、黄疸期
1.黄疸表现
皮肤和巩膜黄染是此期的典型表现,一般先从巩膜开始黄染,然后逐渐波及皮肤。黄疸的深浅程度因人而异,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儿童由于皮肤较薄,黄疸可能显现得相对更明显。此时肝脏肿大,可在右上腹触及肝脏,有压痛感,这是因为肝脏受病毒侵袭后发生炎症反应,体积增大,刺激周围神经引起压痛。
2.其他表现
部分患者在黄疸期大便颜色变浅,呈陶土色,这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进入肠道的胆汁减少,导致粪便中胆红素含量降低所致;小便颜色加深,呈浓茶色,是因为血液中胆红素升高,经肾脏排泄,使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消化道症状可能会有所加重,如食欲减退更明显,恶心、呕吐持续存在。
三、恢复期
1.症状缓解
黄疸逐渐消退,皮肤和巩膜的黄染情况改善,大便颜色恢复正常,小便颜色也逐渐变浅。全身乏力的症状逐渐减轻,患者体力开始恢复,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和活动。食欲也逐渐恢复,对油腻食物的耐受度慢慢提高,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基本消失。一般来说,整个病程持续1-3个月,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年龄较小的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注意合理休息和调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