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需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入手。管理传染源要早期发现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并做好疫情报告;切断传播途径包括预防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纹身及性传播;保护易感人群需研制疫苗及注意个人卫生等,特殊人群有相应关注要点。
一、管理传染源
1.早期发现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对高危人群进行丙型肝炎筛查,如静脉药瘾者、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血液透析患者等,以便及时发现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因为这些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较高,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2.做好疫情报告:医疗机构发现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后,应按照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二、切断传播途径
1.预防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严格筛选献血员,目前我国已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纳入献血员筛查项目,确保血液及血制品安全。对于接受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要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血制品使用。因为输血及血制品是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严格筛查献血员和规范输血操作,可以有效降低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的风险。
2.预防注射、针刺、纹身等传播: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侵入性医疗器具,对于纹身、穿耳等操作要确保器具严格消毒。因为注射、针刺、纹身等操作如果使用了被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器具,容易导致病毒传播,所以严格的消毒措施是预防传播的关键。
3.预防性传播:在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丙型肝炎传播的风险。对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性伴侣,应定期进行丙型肝炎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
1.研制疫苗:目前丙型肝炎疫苗仍在研制中,但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未来有望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丙型肝炎。一旦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问世,接种疫苗将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虽然不能完全预防丙型肝炎,但有助于减少其他病原体的感染风险,间接维护身体健康。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要加强孕期监测,评估母婴传播风险,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母婴传播几率;对于儿童,要在符合安全原则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其接触可能被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同时随着年龄增长,按照疫苗研制进展及时接种相关疫苗(若有);对于老年人,要关注其身体状况,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