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息肉是发生于尿道的良性息肉样病变,多位于尿道口附近,女性多见,病因与局部刺激、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多数为良性不算严重,但大息肉可致排尿困难,极少数恶变较严重,可通过尿道镜检查诊断,小息肉电灼等治疗,大息肉手术切除,绝经后女性及儿童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病因
局部刺激:慢性炎症、尿道黏膜脱垂、尿道损伤等局部刺激因素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异常增生形成息肉,例如长期不注意尿道卫生,反复发生尿道炎,炎症长期刺激尿道组织,就可能增加尿道息肉的发生风险。
雌激素水平变化:在女性中,尤其是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容易引发尿道息肉,这是因为雌激素对尿道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维持作用,雌激素缺乏时黏膜易出现异常。
二、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尿道口滴血、排尿不适等,部分患者可在尿道口看到红色息肉样肿物,常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这是由于息肉刺激尿道,导致尿道黏膜敏感,出现排尿相关的不适症状。
男性相对少见:男性尿道息肉相对少见,症状可能不典型,有时可表现为尿道外口出血、排尿困难等,若息肉较小,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三、严重程度
一般情况:多数尿道息肉为良性病变,若能及时发现并治疗,预后较好,不算严重疾病。例如较小的尿道息肉,通过手术切除等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不影响正常排尿和生活质量。
特殊情况:但如果尿道息肉较大,可能引起严重排尿困难,甚至导致尿潴留,这种情况相对较严重,需要尽快处理。另外,虽然尿道息肉恶变概率低,但也有极少数恶变的可能,若出现恶变则情况较为严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等,不过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四、诊断与治疗
诊断:通过尿道镜检查等可明确诊断,尿道镜下能直接观察到息肉的位置、大小等情况。
治疗:较小的尿道息肉可采用电灼、激光等方法治疗;较大的息肉则多需手术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会根据息肉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经尿道息肉切除术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女性绝经后人群: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低,更易患尿道息肉,应注意保持尿道局部清洁,定期进行妇科及尿道相关检查,一旦发现尿道不适等症状及时就医,因为雌激素水平低导致尿道黏膜防御等功能下降,更易受不良因素影响出现尿道息肉等问题。
儿童患者:儿童尿道息肉极为罕见,若儿童出现尿道相关异常症状,如尿道口出血等,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因为儿童尿道结构等与成人不同,诊断和治疗需更加谨慎,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选择对儿童创伤小、恢复快的诊断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