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灌注治疗。一般治疗针对诱因处理;药物治疗对症缓解症状;手术治疗中经尿道电切术适用于病变较局限者,膀胱部分切除术用于病变范围广等情况;灌注治疗用药物作用于膀胱黏膜,需考虑个体差异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一、腺性膀胱炎的一般治疗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性病变,一般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可能存在的诱因进行处理,比如若患者存在尿路梗阻因素,如尿道狭窄等情况,需评估是否需要解除梗阻,以改善膀胱内环境,减少腺性膀胱炎的刺激因素。对于有膀胱结石的患者,要考虑取出结石,因为结石长期刺激膀胱黏膜也可能引发腺性膀胱炎。
二、药物治疗
目前对于腺性膀胱炎的药物治疗尚无特效的针对病因的药物。一些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例如对于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的患者,可使用M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但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腺性膀胱炎。
三、手术治疗
1.经尿道电切术
适用于病变较局限的腺性膀胱炎患者。通过电切镜将膀胱内的腺性膀胱炎病变组织切除,手术可以直接去除病变组织,缓解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手术操作需根据个体情况精细进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肺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手术中要注意监护,确保患者的安全。生活方式方面,患者在术前需注意休息,戒烟限酒等,以提高手术耐受性。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以降低手术感染等风险。
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尿液情况、有无血尿加重等情况。
2.膀胱部分切除术
对于病变范围较广、多发且电切难以彻底清除的腺性膀胱炎患者可考虑膀胱部分切除术。但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应用需谨慎评估。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包括营养支持等。女性患者在术后需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有既往病史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病史,术后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灌注治疗
可采用膀胱灌注药物的方式,例如丝裂霉素等药物进行膀胱灌注。灌注治疗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膀胱黏膜,抑制病变细胞的生长。但灌注治疗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引起膀胱刺激症状加重等情况。在不同人群中应用时需考虑个体差异,例如儿童患者一般不采用灌注治疗,因为儿童膀胱黏膜等组织较为娇嫩,灌注可能对其造成较大损伤。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药物代谢可能受到影响,从而调整灌注治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