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癌是发生在尿道上皮的恶性肿瘤,男性相对少见、女性稍多,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男性有尿道流血、排尿困难等表现,女性有尿道流血、排尿不适等表现,通过影像学、尿道镜等检查诊断,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
发病因素
年龄与性别因素:男性尿道癌多见于50-70岁男性,女性尿道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尿道癌可能与尿道狭窄、慢性尿道炎等慢性刺激有关,而女性尿道癌可能与雌激素缺乏等因素相关。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的人群患尿道癌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细胞代谢,增加基因突变的概率。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染料、油漆等行业的从业者,由于频繁接触致癌性化学物质,尿道癌发病风险也会升高。
病史因素:有尿道白斑、尿道息肉等病史的患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恶变进而发展为尿道癌。例如尿道白斑是尿道黏膜的良性病变,但有恶变倾向,若长期不进行有效干预,可能逐渐转变为尿道癌。
临床表现
男性尿道癌:可能出现尿道流血、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道局部可触及肿块。当肿瘤增大时,可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晚期可能出现转移症状,如转移至肺部可引起咳嗽、咯血等,转移至骨骼可导致骨痛等。
女性尿道癌:常见症状为尿道流血,可伴有尿道肿物,部分患者会出现排尿不适,如尿频、尿急等,随着病情进展,肿瘤增大可能会影响尿道的正常排尿功能,导致排尿困难等情况,晚期也可出现转移相关症状。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初步观察尿道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以及病变的大致情况;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尿道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分期;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对于尿道癌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
尿道镜检查:通过尿道镜可以直接观察尿道内病变的形态、部位等情况,并且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尿道癌的金标准,通过对病变组织的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早期尿道癌,可能行尿道部分切除术,保留部分尿道功能;对于中晚期患者,可能需要行尿道全切除术等,女性患者还可能需要考虑阴道等周围组织的切除情况。
放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或术后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疗也可起到缓解症状等作用。
化疗:多用于晚期尿道癌的综合治疗,可通过全身化疗或局部动脉灌注化疗等方式,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