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会出现足部外观改变,包括皮肤色泽变化(因血液循环障碍致肤色变暗等)和皮肤温度异常(患足温度降低);有感觉异常,如麻木感(周围神经病变致触觉不敏感)和疼痛(行走时加重,与神经血管病变有关);还会有溃疡与感染表现,溃疡好发于足趾等部位,溃疡处可出现红肿、渗液、异味等感染征象,孕妇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时用药需谨慎且要控血糖、防感染。
皮肤温度异常:患足皮肤温度可能降低,触摸时感觉较对侧肢体凉。这是因为下肢血管病变导致血流减少,热量供应不足。对于有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血管病变往往更为严重,皮肤温度异常的表现可能更突出。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重糖尿病病情,进而影响足部血液循环,使皮肤温度异常更显著。
感觉异常
麻木感:患者常感觉足部麻木,就像有东西包裹着一样,对触觉不敏感。这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功能受损所致。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影响神经的正常感觉传导。不同性别患者在感觉异常的感受和描述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本质都是神经病变引起的。例如,女性患者可能更关注足部细微的感觉变化,而男性患者可能相对不那么敏感,但最终都是神经病变导致的麻木等感觉异常。
疼痛:可表现为刺痛、灼痛等。疼痛可能在行走时加重,这是因为行走时足部受力,进一步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对于有糖尿病病史且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疼痛可能更为明显。在病史方面,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发生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几率更高,疼痛等感觉异常出现的可能性也更大。
溃疡与感染表现
溃疡形成:足部可能出现溃疡,好发于足趾、足跟等部位。溃疡的形成与足部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病变以及机械压力等因素有关。例如,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导致局部摩擦,加上神经病变使患者对疼痛不敏感,无法及时调整足部姿势,容易形成溃疡。不同年龄患者溃疡的好发部位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糖尿病患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溃疡,由于其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血糖控制若不佳也会影响愈合;老年患者溃疡可能更易发生感染,且愈合相对困难。
感染征象:溃疡部位可能出现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表现。红肿是因为局部炎症反应,渗液是炎症导致组织渗出,异味则是细菌感染后产生的代谢产物所致。对于合并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血糖往往较难控制,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并进行抗感染治疗。在特殊人群方面,孕妇糖尿病足患者发生感染时需要特别谨慎用药,因为某些抗生素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且能有效抗感染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和胎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