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牙龈增生是服用某些药物致牙龈纤维增生和体积增大,常见引发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抗癫痫药物,临床表现为牙龈实质性增生及影响牙齿等,通过病史询问和口腔检查诊断,预防需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处理可换药物或手术,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情况需重视。
常见引发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及作用机制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合成和分泌胶原有关,还可能影响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等,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较易出现牙龈增生。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可能通过影响牙龈成纤维细胞的代谢过程,促使其增殖和合成更多的细胞外基质,从而导致牙龈增生。
临床表现
牙龈组织变化:牙龈呈实质性增生,初起时一般累及唇颊侧牙龈,逐渐波及舌腭侧牙龈,增生的牙龈颜色淡红或粉红色,质地坚韧,略有弹性,一般不易出血,但严重时也可能有出血情况。增生的牙龈可覆盖部分牙面,甚至完全覆盖牙冠。
对牙齿的影响: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和咬合关系,导致患者出现咀嚼不便等问题,还可能因牙龈增生影响口腔清洁,进而引发龋齿、牙周炎等其他口腔疾病。
诊断方法
详细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尤其是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滞剂、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引发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情况。
口腔检查:观察牙龈增生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牙龈的颜色、质地等表现,同时检查牙齿的情况。
预防及处理措施
预防方面:对于需要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药物性牙龈增生药物的患者,应加强口腔卫生宣教,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以减少牙龈增生的发生风险。
处理方面:如果已经出现药物性牙龈增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更换引发牙龈增生的药物。对于增生严重影响咀嚼、美观或口腔卫生维护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牙龈切除术等手术治疗,但手术应谨慎评估,尤其要考虑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若因疾病需要服用可能引发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家长应更加密切关注儿童的口腔情况,督促儿童做好口腔清洁,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牙龈增生问题并及时处理。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龈增生可能会对其牙齿发育、咀嚼功能以及心理等方面产生影响,所以需要特别重视。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全身疾病,在使用可能引发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时,要综合评估其全身状况和口腔状况。老年患者口腔卫生维护能力可能相对较弱,牙龈增生后更易出现口腔感染等问题,所以在处理药物性牙龈增生时,需兼顾其全身健康,在手术等治疗时要考虑老年患者的耐受性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