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症有认知症状包括近事远事记忆减退、找词言语表达理解计算障碍、空间感知迷路等,非认知症状有情绪行为异常及睡眠障碍,治疗非药物方面有针对认知缺陷的个性化训练、鼓励社交互动、适度有氧运动、保证均衡营养摄入,药物干预需专业医生据病情等评估选用,特殊人群要注重生活环境安全防护及基础疾病对药物选择的考量等。
一、痴呆症的症状
(一)认知症状
1.记忆障碍:早期多表现为近事记忆减退,患者常遗忘刚刚发生的事情,如忘记放置物品的位置、刚说过的话等,随着病情进展,远事记忆也会逐渐受累,严重时对以往经历的重大事件也难以回忆。2.语言障碍:出现找词困难、言语表达不流畅,可能表现为说话内容空洞、缺乏逻辑性,理解能力下降,难以理解复杂语句的含义,计算力减退,如无法正确完成简单的算术运算。3.空间感知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迷路,分不清物体的方位,如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位置关系等。
(二)非认知症状
1.情绪与行为异常:常见抑郁、焦虑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哭泣等;也可能出现易怒、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如无端发脾气、情绪波动较大;还可能有人格改变,变得孤僻、淡漠、缺乏羞耻感等。2.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中频繁觉醒或睡眠颠倒等睡眠问题较为常见,影响患者的整体状态和生活质量。
二、痴呆症的治疗
(一)非药物干预
1.认知训练:根据患者的认知缺陷领域进行个性化训练,例如针对记忆障碍进行记忆强化训练,针对语言障碍进行语言表达和理解训练等,通过持续的训练帮助维持和改善认知功能。2.社交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互动,如参加社区组织的老年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密切交流等,社交互动有助于刺激大脑活动,延缓认知功能衰退。3.体能锻炼: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每日坚持30分钟左右的散步、慢跑等,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还有助于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改善认知功能。4.营养支持: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抗氧化剂(如蓝莓中的花青素等)、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等)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坚果等,为大脑健康提供营养保障。
(二)药物干预
目前有一些药物可用于改善痴呆症状,例如胆碱酯酶抑制剂等,但药物的使用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进行评估后合理选用,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对于特殊人群,老年痴呆患者需特别注重生活环境的安全防护,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药物选择时需综合考量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谨慎评估用药;儿童痴呆极为罕见,若出现相关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与诊断,优先考虑非药物的综合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