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需从伤口护理、活动与休息、饮食、疼痛管理、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护理。伤口要清洁干燥按时换药,高危人群更需关注;休息方面术后当天卧床,依情况定卧床时长,活动从术后1-2天床上轻微活动到逐渐增加,避免增加腹压动作;饮食术后6小时无不适可少量饮水,按阶段进食,保证营养均衡;疼痛明显可告知医生,老年人用止痛药用时谨慎;要按时复查了解愈合及复发情况。
活动与休息方面
休息:术后当天建议尽量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平卧位,膝盖下可垫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缓解腹部张力,减轻疼痛。对于年轻体健者,卧床时间可相对较短;而老年人或者身体较弱的人群,卧床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一般建议前2-3天以休息为主。
活动:术后1-2天可在床上进行轻微的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下肢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术后3-5天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坐起、在床边站立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大幅度的弯腰、下蹲、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因为这些动作可能会导致腹压升高,影响疝气修补部位的愈合,增加疝气复发的风险。例如,便秘患者术后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可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避免因用力排便而影响切口愈合。
饮食方面
术后6小时如果没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可少量饮用温水。术后第1天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藕粉等。术后第2-3天可过渡到半流食,如米粥、面条等,然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切口愈合。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导致腹压升高,不利于术后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因为儿童的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术后饮食不当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疼痛管理方面
术后切口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一般可通过适当的体位来缓解疼痛。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止痛措施。对于老年人,由于对疼痛的耐受性可能较差,且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疾病,在使用止痛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需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老年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所以要权衡利弊后再使用。
定期复查方面
按照医生制定的复查计划按时进行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要到医院进行复查,通过体格检查、超声等检查手段,了解疝气修补部位的愈合情况以及有无复发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更加关注复查情况,因为儿童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疝气复发后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