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腹壁强度降低,其关联的解剖结构因素如腹股沟管等区域先天薄弱、老年人腹壁组织退行性变;先天发育异常包括婴幼儿先天性鞘状突未闭、罕见先天腹壁发育畸形;后天因素有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慢性咳嗽便秘致腹内压增高使腹壁强度降低,总之腹壁强度降低通过多种因素引发腹外疝。
一、解剖结构因素与腹壁强度降低的关联
腹壁强度是维持腹腔内容物处于正常位置的重要保障。从解剖结构来看,某些区域本身就存在腹壁强度相对薄弱的情况。例如腹股沟管,它是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穿过腹壁的一个潜在裂隙,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此处腹壁组织的发育相对薄弱,这是腹股沟疝发生的一个重要解剖学基础。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腹壁的肌肉、筋膜等组织会发生退行性变,肌肉萎缩、筋膜松弛,导致腹壁强度降低,使得腹外疝更容易发生。
二、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腹壁强度降低
1.婴幼儿情况:对于婴幼儿来说,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是常见的导致腹壁强度降低的原因。比如先天性腹股沟疝,就是由于腹膜鞘状突在出生后未闭合,使得腹腔内容物容易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突出形成疝。这种先天发育异常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相对更高,因为早产儿的腹壁发育相对不成熟,鞘状突闭合的概率更低。
2.其他先天结构异常:一些极其罕见的先天腹壁发育畸形,如脐膨出、先天性腹壁缺损等,也是因为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组织未能正常融合,导致腹壁强度显著降低,从而引发腹外疝。
三、后天因素造成的腹壁强度降低
1.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部手术是常见的导致腹壁强度降低的后天因素。手术切口在愈合过程中,如果发生感染、脂肪液化等情况,会影响切口处腹壁组织的修复,使得切口部位的腹壁强度减弱。例如,腹部大型手术(如胃肠道手术、肝胆手术等)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发生切口疝的风险明显增加。
2.慢性咳嗽、便秘等致腹内压增高相关因素:长期慢性咳嗽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由于持续的咳嗽动作,会使腹内压反复升高,长期作用下会逐渐削弱腹壁强度。同样,长期便秘的患者,在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也会导致腹内压增高,久而久之也会影响腹壁强度,增加腹外疝的发生风险。而且,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不同年龄段人群,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老年人本身腹壁强度就相对较低,再加上长期慢性咳嗽或便秘,腹外疝发生的几率会进一步增大;而年轻人如果存在长期慢性咳嗽或便秘情况,也会逐渐破坏腹壁强度,增加患病风险。
总之,腹壁强度降低是腹外疝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无论是先天的解剖结构异常、发育异常,还是后天的手术切口问题、慢性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最终都是通过导致腹壁强度降低来引发腹外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