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脓肿是发生于牙周袋壁或深部牙周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成因主要是牙周袋内细菌感染扩散,诱因有深牙周袋未及时治疗、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局部表现为患牙部位牙龈红肿、疼痛等,全身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等;诊断靠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急性期需切开引流、局部冲洗、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过后行牙周基础治疗;预防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控制基础疾病。
一、牙周脓肿的定义与成因
牙周脓肿是发生于牙周袋壁或深部牙周组织中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成因是牙周袋内的细菌感染扩散,导致牙周组织内形成脓肿。常见诱因包括深牙周袋未及时治疗、机体抵抗力下降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发生风险有所差异,例如长期吸烟、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出现牙周脓肿。
二、牙周脓肿的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患牙部位牙龈红肿、疼痛明显,可有波动感,脓肿成熟时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牙齿可能有松动,患者能感觉到咀嚼不适等。不同年龄人群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表现为牙龈部位的异常哭闹等。
全身表现: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尤其是机体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三、牙周脓肿的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通过口腔检查观察牙龈红肿、脓肿情况,检查牙齿的松动度等。
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等,可帮助了解牙周组织的破坏情况等,辅助诊断牙周脓肿。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儿童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四、牙周脓肿的治疗措施
急性期治疗
切开引流:当脓肿成熟时,需切开脓肿引流,排出脓液,以迅速缓解疼痛等症状。
局部冲洗: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对牙周袋进行冲洗,清除袋内的细菌、脓液等。
控制感染: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辅助控制感染,但需注意药物的合理选择,避免不恰当用药。
牙周基础治疗:在急性期过后,需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等,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防止牙周脓肿复发。不同年龄患者的牙周基础治疗操作需考虑其配合度等情况,儿童可能需要在舒适化治疗下进行。
五、牙周脓肿的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不同年龄人群的口腔卫生维护方式有所不同,儿童需在家长帮助下进行有效的口腔清洁。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周问题并处理。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更应增加口腔检查的频率。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维持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脓肿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