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过敏反应有轻、中、重三度表现,发生机制为Ⅰ型超敏反应,依据用药史和典型表现诊断,轻度用抗组胺药等处理,中、重度需立即急救,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过敏体质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破伤风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破伤风过敏反应属于Ⅰ型超敏反应。机体首次接触破伤风抗毒素后,B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FcεRⅠ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破伤风抗毒素时,抗原与致敏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D等生物活性介质,这些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过敏反应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破伤风过敏反应的诊断
主要依据用药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来诊断。在使用破伤风抗毒素过程中或之后,出现上述过敏相关的症状体征,即可考虑破伤风过敏反应。同时,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症状进行鉴别,比如感染本身引起的发热、皮疹等,但通过用药史和过敏相关表现的特点一般可区分。
破伤风过敏反应的处理
轻度过敏反应: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一般经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
中、重度过敏反应:一旦发生中、重度过敏反应,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首先停止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肾上腺素皮下或肌内注射,同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以减轻过敏反应的炎症介质释放等。对于出现喉头水肿影响呼吸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紧急气道处理。
特殊人群的破伤风过敏反应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破伤风过敏反应时,由于儿童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在处理过敏反应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抗组胺药物的使用需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适当调整,且要更加谨慎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破伤风过敏反应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在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时,要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需要更密切地监测心电图等指标。同时,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在使用药物代谢相关的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代谢情况,避免因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加重。
过敏体质人群:过敏体质人群本身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前,要更加详细地询问过敏史,评估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如果必须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可能需要在严密监护下进行脱敏注射等特殊处理,但脱敏注射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谨慎操作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