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是由大肠埃希菌引发的尿路感染,其发病机制与菌毛等结构致逆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因膀胱炎或肾盂肾炎等类型而异,诊断靠尿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用抗生素且特殊人群有用药考量,可通过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憋尿来预防。
一、发病机制
大肠埃希菌可通过逆行感染等途径进入泌尿系统引发感染。其具有菌毛等结构,容易黏附于尿路黏膜上皮细胞,从而定植并引起炎症反应。不同年龄段、性别等人群发病机制略有差异。例如,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大肠埃希菌的逆行感染;儿童的泌尿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也可能因大肠埃希菌感染而出现尿路感染。
二、临床表现
1.膀胱炎:常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还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尿液可呈混浊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
2.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除了有膀胱刺激症状外,还会出现高热、寒战、腰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慢性肾盂肾炎则可能有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腰痛等表现,还可能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如夜尿增多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肾盂肾炎时全身症状更为明显,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低热、乏力等。
三、诊断方法
1.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尿蛋白可呈阳性。白细胞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证据,如发现白细胞酯酶阳性等提示可能存在炎症。
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为尿路感染,若为膀胱穿刺尿培养,只要有细菌生长即可确诊。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留取尿液时需注意避免污染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对于反复发作或慢性尿路感染的患者,可进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泌尿系统有无结构异常,如结石、畸形等,这些结构异常可能是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诱因。
四、治疗相关
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有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等综合判断。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由于其生理特殊性,抗生素的选择需更加谨慎,要兼顾胎儿的安全;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考虑其年龄、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有影响的药物。
五、预防措施
1.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刷尿路的作用,减少大肠埃希菌在尿路定植的机会。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儿童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2.注意个人卫生:女性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勤换内裤;儿童要保持外阴清洁,便后要擦拭干净等。
3.避免憋尿: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憋尿,及时排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