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损伤治疗包括紧急处理(抗休克)、非手术治疗(尿道挫伤留置导尿管)、手术治疗(尿道断裂早期端端吻合,晚期膀胱造瘘后再重建),术后需预防感染、尿道扩张,儿童患者操作谨慎,老年患者需兼顾基础疾病。
一、紧急处理
抗休克治疗: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纠正休克状态。这是因为尿道损伤可能导致大量出血,进而引发休克,及时的抗休克处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例如,严重骨盆骨折导致的尿道损伤常伴有大量失血,积极的抗休克治疗能为后续的损伤修复创造条件。
二、非手术治疗
尿道挫伤:若患者尿道仅为挫伤,一般无需特殊手术治疗,可通过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保持尿道的通畅,让尿道有时间自行修复。留置导尿管通常需保留1-2周左右,在此期间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定期更换尿管等。
三、手术治疗
尿道断裂
早期手术:对于尿道完全断裂的患者,多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如球部尿道断裂,可采用尿道端端吻合术,将断裂的尿道重新对合连接,恢复尿道的连续性。手术时机一般在受伤后尽快进行,最好不超过24小时,这样可以减少尿道瘢痕形成的机会,提高手术成功率。
晚期手术:如果患者就诊较晚,局部有感染、尿道周围组织损伤严重等情况,可能需要先进行膀胱造瘘术,引流尿液,待3-6个月后再行尿道重建手术。膀胱造瘘术是通过在耻骨上切开膀胱,放置造瘘管,使尿液直接从膀胱引出,避免尿液经过损伤的尿道,防止进一步加重损伤和感染。
四、术后处理及康复
预防感染:无论是采用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都需要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如头孢菌素类等。同时,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期更换敷料等。
尿道扩张:对于尿道损伤修复后可能出现尿道狭窄的患者,需定期进行尿道扩张。一般在术后1个月左右开始进行,根据尿道狭窄的程度和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扩张的间隔时间和扩张器的型号。尿道扩张可以防止尿道瘢痕挛缩导致的尿道狭窄,促进尿道功能的恢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尿道损伤相对较少,但处理时需更加谨慎。儿童尿道较细,在进行导尿或手术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器械,避免造成二次损伤。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排尿情况和伤口恢复情况,由于儿童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注意预防感染和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尿道损伤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以促进伤口愈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手术或抗休克治疗时,要密切监测心功能等指标,选择对心血管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