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由食物残渣、细菌等沉积形成,成因包括口腔卫生状况、唾液成分、饮食习惯;去除方法有专业口腔清洁(洗牙、龈下刮治术)和日常口腔护理辅助(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不同人群在相关操作上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牙结石形成原因
牙结石是由食物残渣、细菌、唾液中的矿物质等逐渐沉积形成的。
口腔卫生状况:如果日常口腔清洁不彻底,未能有效清除食物残渣和菌斑,就为牙结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例如,刷牙不认真、不按时刷牙或刷牙方法不正确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牙结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由于口腔清洁习惯和能力的差异,牙结石形成的速度和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可能逐渐形成牙结石;老年人可能因为口腔功能减退等原因,口腔清洁相对困难,牙结石形成风险增加。
唾液成分:唾液的流速、成分等会影响牙结石的形成。如果唾液中矿物质含量较高等异常情况,会促进牙结石的沉积。比如某些疾病可能导致唾液成分改变,进而影响牙结石的形成过程。
饮食习惯:长期食用高糖、高黏性食物的人群,食物残渣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为细菌滋生和牙结石形成创造条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饮食习惯差异较大,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者更易长牙结石。
二、牙结石去除方法
专业口腔清洁
洗牙(龈上洁治术):这是去除牙结石最常见的方法。医生会使用超声洁牙机等设备,通过高频振动将牙结石震碎并清除。一般来说,健康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1-2次洗牙,但对于有牙龈炎症、牙结石较多等情况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洗牙。儿童进行洗牙时,要注意选择儿童专用的口腔清洁设备和合适的操作方式,以确保安全和舒适;老年人洗牙时要考虑其口腔健康状况和身体耐受性,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全面口腔评估,洗牙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
龈下刮治术:如果牙结石已经深入牙龈以下,就需要进行龈下刮治术。医生会用特殊的器械深入牙龈下方,刮除牙结石和病变的牙骨质等。这一过程相对复杂,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日常口腔护理辅助
正确刷牙: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牙齿的各个面都能得到清洁。不同年龄段和口腔状况的人群,刷牙的具体要求略有不同。儿童刷牙需要家长协助,选择儿童专用软毛牙刷,逐渐培养其良好的刷牙习惯;老年人如果有手部活动不便等情况,可以选择电动牙刷等辅助工具,保证刷牙效果。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对于牙齿之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牙线或牙缝刷可以起到很好的清洁作用。牙线适合一般人群清洁牙齿邻面,牙缝刷则适用于牙缝较宽等特殊情况的人群。使用牙线时要注意方法正确,避免损伤牙龈;儿童使用牙线需要在家长指导下进行,防止操作不当造成牙龈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