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病毒性肝炎分为多种类型,急性戊型肝炎黄疸型初期有发热等类似感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1周左右出现黄疸;无黄疸型症状较轻易被忽视;重型戊型肝炎急性重型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亚急性重型起病相对缓慢;妊娠期戊型肝炎病情更严重,易出现并发症且对胎儿影响大;慢性戊型肝炎少见,主要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有相应症状及肝脏病理改变。
黄疸型:
初期表现:发病初期常有发热,体温多在37.5~38.5℃,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全身乏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此阶段持续1~2周。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腹痛、腹泻等,儿童患者消化道症状可能相对更突出,部分儿童可能以腹泻为首发表现,这与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特点及对病毒的反应有关。
黄疸期表现:发病1周左右开始出现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如浓茶样。黄疸一般持续2~4周,随后逐渐消退。在黄疸期,患者可能会有肝区隐痛或胀痛,肝脏可轻度至中度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
无黄疸型: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尤其在儿童及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中,部分感染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乏力或消化道不适,容易漏诊。
重型戊型肝炎
急性重型戊型肝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发病初期症状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但病情在10天内迅速恶化,出现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顽固性呃逆等。很快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素每日上升≥17.1μmol/L。同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嗜睡、烦躁不安、谵妄、昏迷等肝性脑病表现。还可能伴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可迅速缩小,即所谓的“肝浊音界缩小”。
亚急性重型戊型肝炎:起病较急性重型相对缓慢,发病10天以上出现上述类似急性重型肝炎的表现,但肝性脑病等症状出现相对较晚。患者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进行性加深,同时可伴有出血倾向,肝脏缩小不明显,病情迁延不愈可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
妊娠期戊型肝炎
妊娠期女性感染戊型肝炎后,病情相对更严重。孕早期感染可能导致流产;孕中晚期感染时,发生重型肝炎的风险较高,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消化道症状明显,容易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同时,对胎儿的影响也较大,可能导致胎儿窘迫、早产、死胎等。
慢性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慢性化较为少见,主要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慢性戊型肝炎患者可表现为乏力、间断性黄疸、肝区不适等,肝脏功能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反复波动、胆红素升高等,肝脏组织学检查可见慢性肝炎的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