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治疗分局部和全身治疗及基础牙周治疗后续跟进。局部治疗包括脓肿切开引流(儿童操作轻柔,冲洗压力适中)和局部上药(特殊人群考虑药物安全性);全身治疗有抗生素应用(儿童遵儿科原则,问过敏史)和支持治疗(老人等注意营养水电解质平衡);基础牙周治疗后续跟进包括牙周基础治疗(儿童可舒适化治疗)和口腔卫生指导(儿童需家长协助,定期复查调整方案,老人给简单有效指导并随访)。
一、局部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
当牙周脓肿有明显波动感时,需进行切开引流。一般选择用尖刀片纵向切开脓肿,使脓液充分引流。对于儿童患者,操作需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不同年龄患者的解剖结构有差异,儿童牙周组织相对娇嫩,切开时要精准把握深度和力度。
引流后可用生理盐水或1%-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脓腔,以保持引流通畅。冲洗时要注意压力适中,防止冲洗液进入深部组织引起不适。
2.局部上药
引流后可在牙周袋内放置抗菌药物,如碘甘油等,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使用局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确保药物使用不会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二、全身治疗
1.抗生素应用
若脓肿范围较大、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可考虑全身应用抗生素。一般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儿童适用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范围,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尤其是儿童患者,其过敏反应可能更为敏感,需特别注意。
2.支持治疗
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如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充足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病情恢复。
三、基础牙周治疗后续跟进
1.牙周基础治疗
在脓肿得到控制后,要及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去除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不同年龄患者的牙周基础治疗操作要有所调整,儿童患者配合度较低,可能需要在舒适化治疗下进行,如使用笑气镇静等。
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反应,尤其是特殊人群,要确保治疗过程安全、舒适。
2.口腔卫生指导
向患者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和使用牙线、牙缝刷等辅助清洁工具。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起到监督和协助的作用,因为儿童自我口腔清洁能力有限,家长需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早晚协助刷牙等。同时,要定期复查,观察牙周恢复情况,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后续治疗方案。老年人由于手部灵活性下降等原因,可能需要更简单有效的口腔清洁指导,并定期随访确保口腔卫生维护到位。